长江奔涌,百舸争流。在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上,数据流与货物流交汇激荡,一幅智慧航运的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站在时代潮头,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以创新为楫、以科技为帆,锚定加快推进长江航运现代化目标,聚焦“131”智慧长江建设路径,全力推动长江航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长江动能”。
“以前觉得信用是虚的,现在它就像‘电子身份证’,走到哪都管用!”站在武汉阳逻港甲板上,船员刘才点开“长江e+”小程序展示自己的信用档案。这种从“虚”到“实”的认知转变,正是长江航运信用体系系统性革新的生动注脚。
随着“信用长江2.0”功能迭代与数据融通,一个覆盖行业的信用网络正日益完善:600余万条行业数据在此汇聚,70余万条信用评价记录动态生成,26万注册用户、62万次访问量、破万份的信用报告应用……这些不断跃动的数字,奏响了长航局推动信用体系落地生根的乐章。
在夯实信用体系底座的同时,长航局持续拓展信用治理“朋友圈”。与渝、徽、苏等地建立信用数据共享、结果互认、干支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体系公司、“四客一危”以及过闸船舶信用管理服务全覆盖,“信用长江”的金色名片愈发熠熠生辉。相关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典型案例。
当信用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稳定器”,长航局又精心构建起智能管理、综合保障、公共服务三大平台,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航运新生态。
其中,综合保障平台通过“站点+人员”织密网络、“硬件+数据”强化支撑、“监测+运行”动态管控和“整合+协同”提升能效,构建起四位一体的保障新格局。随着“长江新链”5G通信覆盖长江干线、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建成运行,225套新一代北斗智能船舶终端全面应用,总体实现航运基础设施与行业数据的深度整合。
长航局持续创新突破,为航运从业者提供更智能、更贴心的公共服务体验。基于DeepSeek大模型与智能客服“江小晓”融合,“船员医院”特色服务上线运行;“长江e+”平台功能迭代优化,累计服务点击量突破1.8亿次,注册用户超37万,被中央网信办评为“2024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与此同时,“长江物链”建设总体方案加速落地,“长江数链”“长江天眼”加快布局。
以信用赋能和智慧升级为双轮驱动,统一开放的长江航运市场逐步形成。一方面,长航局建立长江水系老旧船舶报废更新信息系统,推进39艘川江客滚船换新和新能源船舶下水;另一方面,编制长江水系基层水路运输管理工作指南,协调推动沿江省市统一长江省际游轮船岸靠泊执行标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航局聚焦民生福祉制定10项惠民措施,开通“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位服务对象。
在长江黄金水道的壮阔图景中,一场由智能管理平台引领的变革正悄然发生。2024年12月26日,长江航运智能管理平台(简称“智管平台”)上线运行,照亮了长江航运迈向智能化的新征程。
走进长江航运指挥中心,LED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与电子航道图交相辉映。“这就是长江航运的‘智慧中枢大脑’。”长航局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处副处长曹阳指着屏幕说,智管平台正将全流域精准管控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据介绍,智管平台围绕“全流域管控”“一图看长江、一图管航运”目标,整合系统资源、汇聚航运要素、融合监管和服务功能,从服务长江“一条线”到覆盖流域“一张网”,为水运行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智管平台的‘智慧’远超想象。”南京汇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负责人徐渊介绍道,自智管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接入各类数据达67亿条,涵盖来自478个气象站点、65个水文站点、149个卡口以及1630路CCTV等不同来源的数据,实现“一船全景”“一员全景”“一司全景”等七大类监管要素精准智能画像,预警预控、交通组织、动态执法等模块全效运行。
而这些强大功能,在芜湖海事局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在铜陵海事处快反中心,值班员轻点鼠标,辖区内船舶的航行轨迹、船员信息、货物装载情况清晰可见。铜陵海事处副处长王灿飞深有感触:“自智管平台投入使用以来,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如今,已成为现场执法不可或缺的工具。智管平台还能根据反馈优化改进,不断契合现场执法实际需求,实用性很强。”
运行数据更是有力佐证了智管平台的实力:自上线万余项,海巡艇出航时间减少40%,登船检查下降15%。这些数字背后,正是长江航运智慧化转型的坚实注脚。
当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突破9950公里大关,长江航道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蜕变。长航局紧握时代脉搏,将智慧航道建设化作强劲“智慧引擎”,驱动长江航运驶向数字化的崭新航程。
“以前跑船全凭经验,现在打开‘长江e+’,水位、航标一目了然,跑船就像有了‘千里眼’。”有着30年跑船经验的刘献华船长,操作着手机里的APP,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在智慧航道建设的征程中,基础设施的升级是关键一步。长航局全力推进电子航道图在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的全面覆盖与联通运行。如今,长江干线多公里航道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金沙江、赣江等6条支流航道完成数字化升级,“长江图链”初步形成。
示范引领则为智慧航道建设点亮了前行的明灯。结合武汉示范段、苏州示范段建设,汇聚多功能航标、视频监控等多源感知数据,长航局初步构建示范段实景三维航道,实现运行监测、航道测绘等养护作业在孪生场景中的智慧应用。
安全,始终是航运发展的生命线。针对船桥碰撞这一重大安全风险,长航局创新破局,初步构建示范区域船舶、桥梁、海事、航道四方协同的船桥碰撞预警新模式。在武汉长江二桥、苏通大桥等重点桥区,通过视频监控与无人机联动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对船舶超高、偏航等危险行为的实时预警。
同时,面向船舶用户,长航局探索打造基于二三维电子航道图的语音伴随式助导航服务,智能提醒桥区、码头等重点水域航行要求,提前预警船舶会遇安全风险,辅助复杂条件下的安全航行。此外,聚焦长江下游深水航道感潮特点,为大型船舶驾引人员提供过桥窗口期、到港时间预测等个性化服务,有效探索了长江航运服务新路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这片黄金水道上,数据如江水奔涌,科技似风帆劲展,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项服务的升级,都在为航运发展注入新动能。展望未来,一个更智慧、更高效、更绿色的长江航运新生态,正向我们大步走来!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