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绝不可忘记当年在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华侨华人。自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枪声响起,直至1945年战胜德意法西斯的欢呼声震撼天际,在这场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生死较量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来自欧洲以及欧洲以外国家的华侨华人。当年,他们不仅高度关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万里之外祖(籍)国的抗日战争,而且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欧洲当地的反法西斯战争,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超越国籍、文化与种族界限,共同为正义而战的壮丽篇章。
1936年,在西班牙反抗法西斯独裁的战场上,有一支由50多个国家进步人士组成的国际纵队。在该纵队里,有辞去了法国工厂工作而担任担架员穿梭于炮火中的张瑞书、刘景田等人。国际纵队的杂志这样写道:“无人知晓有多少人是被他们从枪林弹雨中背出火线,但伤员和战士均清楚他们勇敢无畏!”刘景田救助伤员的照片还登上了西班牙国际纵队的画册以及西班牙报纸《红色阵线年后,该照片再度登上了东德的报纸。另一位国际纵队战士、青田华侨张树生被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称赞为“优秀的反法西斯战士”。国际纵队反坦克炮兵团政委谢唯进是一位旅欧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两次负伤后仍坚守在第一线,后来虽不幸身陷集中营,仍秘密编辑小报宣传抗敌。还有一位出生于爪哇一个富商家庭的华裔医学院学生毕道文。他放弃了在荷兰的学业奔赴战场,被战场医院评价为“一位服务热忱、能力卓越的专业人才”。毕道文后来前往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队伍。
1940年法国沦陷后,华侨周亭的皮革作坊成了反法西斯秘密交通站。因叛徒告密,周亭不幸被捕,遭受德军严刑拷问,但他严守秘密,坚称“我只是个中国小商贩”。战后周亭获法国政府表彰。另一位旅法华侨钱直向冒险将法国抗敌组织“民族阵线”的捐款送抵瑞士,并协助营救法国抗德领袖艾里欧。
战时居住在比利时艾克辛市一个小镇上的中国宜兴籍女博士钱秀玲,曾两度不顾自身安危,想方设法从法西斯屠刀下挽救了比利时抵抗战士罗杰以及90余名人质的生命。战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小镇上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钱夫人路”,令这段义举永远铭刻于城市的记忆之中。
欧洲大陆大部分沦陷后,约2万名华人海员响应英国招募,驾驶商船穿越大西洋的“死亡航线多人不幸遇难。战时英国运输部的一份报告高度评价了华人海员的大无畏精神,称他们“守纪律,责任心强,遭遇空袭时挺身而出协助炮兵作战”。战后有4位华人船员因功劳卓著获得英国嘉奖。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中,25名正在英国受训的中国海军留学生登上英军各舰艇。在战斗中,卢东阁、郭成森协助击沉德舰沙恩霍斯特号;邹坚、熊德树驾驶登陆艇抢滩,成为最早踏上法国海岸的中国籍军人;美国华裔士兵欧阳金海两度负伤仍冲锋在前,战后获美军最高荣誉紫心勋章。诺曼底纪念馆资料显示,约300名华人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构成诺曼底战役中独特的“中国力量”。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近2万名美国华侨加入美军,500多名加拿大华侨应征入伍。美军华裔飞行员陈景瑶精准打击德军目标,黄君裕带领战友突破敌军防线,他们的战绩都载入了太平洋战争史册。
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这段历史既闪烁荣耀也刻印伤痕。服务于战时英国海轮的华人船员参战伊始即遭受不平等待遇,他们不能如欧洲籍船员那样拿到战时津贴,倘若遭遇不幸,获得的赔偿也只及欧洲籍船员的3/5,后虽经过抗争待遇有所提高,但战争一结束上千名华人海员即被驱逐离境。曲折的历史告诫我们,正义之路依旧漫长。经过英国华人和当地正义之士数十年的呼吁,2006年终于在利物浦为参加大战的华人海员立下一方纪念碑,碑铭上的文字值得我们深思:“谨以此献给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服务于这个国家的中国商船海员。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献出生命的人们——请接受我们的感谢;我们不会忘记:那些被要求离开的人们——他们不得不离去,在这个国家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永远也不知道丈夫下落的妻子们,还有那些从未见过父亲的孩子们。让我们记住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让历史不要重演。”
今天,当我们再度审视这段历史,我们所目睹的,并非仅仅是华侨华人的英雄群体形象,更是普通民众在直面法西斯侵略之时所绽放出的正义光辉。当法西斯的阴霾遮蔽大地,对良知的执着坚守、对生命的深切珍视,推动不同肤色、不同母语的普通民众携手并肩,共同奋战。当下,我们正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气候危机、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接踵而至。正如过去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所捍卫的,不只是当地的和平稳定,更是人类共有的尊严。如今,我们理应更为坚定地做和平理念的倡导者、和平发展的行动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