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我市召开“海上幸福药素”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了“海上幸福药素”工作相关内容和具体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陆斌海就全市“海上幸福药素”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
舟山作为全国最大的渔场,渔业一直是地方的传统产业和重要产业。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力发展的远洋渔业,使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鱿鱼交易集散中心和鱿鱼定价地。2024年,我市远洋渔业综合产值达502亿元。
为保障从事渔业工作的船员安全用药和健康管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起,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卫健委、市医保局,以及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等部门,将近年来运行成熟的“幸福药素”服务拓展到海上,积极打造“海上幸福药素”服务品牌,通过“1+1+5”形式,即创新1个“渔民购药备案制”,建立1张“线项创新药事服务,破解长期以来渔民药事的“急难愁盼”,为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打破常规,与渔业企业和一批本土龙头药企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明确备案流程,创新打造绿色购药通道。建立健全择优购药、远洋渔船备药标准、渔船购药免开处方、船员个人二年医保长处方等一系列便捷机制,确保药品质量的提前下,降低购药成本,提高购药备药科学性,并方便船员在海上开展自我药疗和实施海上国际紧急救援交接。
以县区为单位,各地依托药学会、红色药师联盟等医药公益组织,分别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微信群、卫星定位设备等通讯手段,构建了一张覆盖远洋、近洋渔船船只的“远程问药网”,为渔民提供24小时线上问药、药物警戒、用药科普等服务。在定海等主要区域的服务群中,还专门配备精通英语、印尼语的翻译人员,方便为外籍船员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微信群15个,逐步将渔船纳入24小时问药网络。
一是构建国内首个“海上药物警戒体系”。与全市唯一一艘远洋医疗船(浙普远98号)合作建立监测哨点。出台监测制度与流程,明确监测职责和工作细则,开展专题培训及会商研讨,建成全国首个“海上药物警戒体系”并有效运行。近一年来,已成功监测上报药械不良反应32例。二是建立渔民药事服务点。在定海、普陀远洋渔业协会、衢山渔民培训基地、高亭平太荣培训点等培训基地设立渔民药事服务点。上墙各类服务制度、推出“有礼兑换”回收激励机制、放置安全用药资料、循环播放安全用药科普小视频,逐步提升船员安全用药意识与自我药疗能力。三是推行远洋渔船药品质量数字化监管。联合海洋渔业部门,在“远洋渔民一件事”系统中增设“远洋渔船药品管理应用”模块,集成统计监测、效期预警、药物警戒、召回跟踪、渔船定位等7项功能,实现远洋渔船药品购入、使用、存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四是增设渔民用药培训课程。定海与辖区1家船员教育基地合作,将安全用药纳入船员证培训。新船员需学习海上安全应急程序、船舶消防、海上求生、安全用药等七类课程并通过考试,才能取得《渔业船员证》。普陀等各地推出“出海第一课”等航前培训,提高船员安全用药基础能力。五是编拍海上用药宣传资料。组建专家团队专门针对远洋船员生活作业特点,编写了一系列安全用药知识手册、折页,以及安全用药培训视频,定海还专门拍摄制作了指导船员自我药疗的小视频。宣传资料通过渔业协会和渔业公司逐步发到每艘渔船,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船员安全用药自我处置的水平。
全市近远洋在舟出海渔船,以及部分货船基本享受渔船绿色购药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近、远洋渔船以及货船购药备案150船次。通过备案服务,同步降低购药成本达25%以上,累计为各类船只或企业节约购药成本近24万元。
各地通过志愿服务队伍,采用微信群、卫星定位设备等通讯手段打造的“远程问药网”,有效填补了长期以来渔船缺乏24小时安全用药问诊的空白。截至目前,24小时安全用药问诊服务覆盖率达50%以上(主要为远洋渔船),开展应急问药服务近2200人次,其中17次属紧急、危急情形。
全市通过各项服务,已开展新船员和各类航前培训31期,受训船员达1300余人次。设置5个过期药品回收点(箱),回收渔船过期药品3000余盒(瓶);发放各类宣传册和折页2万多份;鼓励一批药企积极践行公益行动,向部分渔企和渔业协会捐赠了药品阴凉柜、血糖仪、脉搏血氧仪等物资近5万元,有力护航船员用药安全,渔业协会、渔业企业与渔船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各项管理推进更加顺畅、规范。
问题一:请问“海上幸福药素”这样一件民生好事、民生实事,会不会长期实施下去,下一步还会有其他举措推出吗?
保障舟山渔业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护航地方重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重要的工作。今后,“海上幸福药素”服务不仅会长期持续,还将有计划、分步骤地打造覆盖面更广、服务质量更优、保障水平更高的2.0版,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宣传引导,扩大服务覆盖面。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推广。线下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渔港码头、渔业企业开展送服务、送温暖等各类活动,面对面宣贯、解答“海上幸福药素”各项服务;线上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通俗易懂的政策讲解,增强宣传效果。同时积极对接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政策和平台支持,逐步将服务范围从本市拓展至全省乃至全国的舟山籍渔业船只,让更多海上作业人员享受到这项惠民服务。
二、强化多跨协同,提升服务精细度。健全卫健、医保、海关等多部门协同机制,争取全科医生、心理医生及其他方面更多专家级志愿者加入服务队伍,构成一支全方位、可轮值的综合服务团队,统一标准、定期会商、分期轮值、快速响应,持续提升“24小时问药”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三、优化长效机制,确保服务可持续。联动社会工作部、慈善总会、红十会等部门与组织,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激励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如建立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服务效果评估,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完善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奖励,确保各项服务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的系统推进,有信心将“海上幸福药素”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为保障渔民健康、促进地方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问题二:卫生行政部门是维护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部门,请问市卫健委在打造“海上幸福药素”品牌和保障船员健康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目前,我市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全力打造“海上幸福药素”品牌,我委立足部门职责,积极保障渔民群众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
一是优化渔民慢病管理。为签约远洋渔民建立慢病用药长处方机制,对于病情稳定的远洋渔民允许开具不超过24个月用量的处方,制定远洋渔民慢病管理精细化方案,切实解决渔民出海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渔民健康保障。市卫健委安排专职医生到浙普远98号船进行跟船医疗服务,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浙普远98号和平太荣、大洋世家等船企的远洋渔船提供远程会诊和在线指导等服务,确保出海安全。普陀区还建立“船只-渔民”签约对象库,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依托海岛医疗机构为850名渔民、远洋船员组建专属医疗团队,为60余艘渔船送上专属健康服务礼包,打造船员出海前后闭环式健康服务机制。
三是关注渔民心理问题。建立12356心理服务热线小时卫星通信。开展心理健康课堂,严格把关心理筛查、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积极协助船企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四是延伸服务触角。依托 “健康方舟・生命守护”巡回医疗行动,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巡诊,为渔民提供诊疗、体检等服务,普陀区还在海上渔货船和“双无”小岛等设置巡回医疗点,切实提升海上作业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
问题三: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船员个人两年医保长处方便捷机制”这项政策为远洋渔民带来了哪些实际好处?
为深化医保服务改革,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切实解决长期出海人员(特别是远洋渔民)因行程特殊导致的慢性病配药难题,我市自202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远洋渔民慢特病长处方政策。
这项政策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在严格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将符合条件的远洋渔民慢性病和特殊病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长期服药)的门诊处方医保用药量,由原先的3个月大幅延长至最长24个月。
舟山作为渔业重要城市,拥有远洋船员近2万人,这些船员常年在三大洋公海及近10个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作业,出海周期往往长达1-2年。然而,慢性病治疗需长期规律用药,原先3个月的药量远远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导致部分患者被迫自费购药甚至中断治疗。
新政实施后,通过船员申请和定点医药机构的专业用药指导,延长2年的配药量基本能保障船员整个出海周期内的用药需求,显著降低渔民因药量不足而需在海外或归国间隙自费购药的高额支出,确保整个作业周期内不间断用药,有效规避因缺药导致的健康风险,从根本上缓解了因长期出海无法定期回国配药的核心难题。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