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云开登录入口

虫草栽培技术_百度文库-云开中国
行业资讯
虫草栽培技术_百度文库
发布日期:2025-07-07 01:02:57访问量:

  

虫草栽培技术_百度文库(图1)

  把蛹虫草表面用清水洗涮干净,放入晾盒内,置于黑暗干燥室内或干燥箱内,40℃温度下干制。切勿温度过高或阳光下晾晒,否则,子实体颜色会褪色。蚕蛹虫草易被虫蛀,害虫一般从蛹体菌核蛀起。包装前,应用黄酒喷湿,然后摊开晾干,随即装入塑料袋中真空封闭,放在铁柜里储存。

  课堂介绍了蛹虫草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以及重点讲述蛹虫草栽培技术和方法,特别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⑧接触感染法:将采集的野生蛹虫草及周围土壤、植被一起取回,放在无菌罐头内,周围放上桑、柞蚕蛹,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于野生蛹虫草菌继续生长,释放出孢子,自然侵染桑、柞蚕蛹,结果有的逐渐僵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能长出黄褐色子实体。

  蛹虫草接种后,栽培瓶可以放在培养架上培养,也可以横放在培养架上,然后用竹片固定即可。

  发菌阶段的管理:接种蛹虫草菌后,置于无菌室中培养,室内要保持黑暗,通风,温度20℃~25℃,湿度60%,经常观察,若有杂菌污染,应予以淘汰。及时消除烂蛹、捡出僵蛹。室内经常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流通。15天,培养基表面长满菌丝,表明完成了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菌丝由白变为橘黄色,蛹体上出现小丘突起物,即为子实体原基。

  (2)接蛹:将长满菌丝的罐头瓶栽培种用酒精药棉表面消毒后移入无菌室。在无菌条件下,把经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蚕蛹,用无菌镊子夹起,轻轻放在瓶内菌丝上面,柞蚕蛹每瓶6~8个,桑蚕蛹每瓶15个。严禁接入嫩蛹和病、伤蛹。接蛹后扎好瓶口,然后移入培养室培养;

  (3)育“草”:接入蚕蛹的罐头瓶,培养几天后,菌丝开始侵入蛹体,20天后,蚕蛹死亡僵化。用无菌镊子捡入消过毒、灭过菌的空罐头瓶中,瓶口仍用聚丙烯薄膜扎紧封口。通过人工诱导百度文库7~10天就可形成子实体;

  ①注射法:用消过毒的注射器,吸取蛹虫草菌液,注入体表消毒后的桑、柞蚕蛹节间膜处,每个注入0.2~0.5毫升,然后置于灭菌后的空罐头瓶中培养;

  ②喷雾法:把体表消过毒的桑、柞蚕蛹,放入无菌罐头瓶中,在接种箱内或超净工作台上,将菌液喷雾于蛹体上。每天喷2次,连续喷3~4天,之后用无毒塑料薄膜封上,移入培养室培养;

  目前国内野生冬虫夏草资源越来越少,蛹虫草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蛹虫草市场价格也随之升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栽培蛹虫草投资比较大,一般一次性投入在4~5万元,而且市场价格在800~900元/千克,一般100~200平方米的房屋可栽培4~5万瓶,直接成本2~3万元,出干草60~80千克,纯收入可达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因为栽培蛹虫草所用的原材料为大米或者小麦,栽培季节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择,所以一般有原料、有厂房的地区均可栽培蛹虫草。

  栽培蚕蛹虫草首先必须储备原材料——寄主柞蚕蛹、桑蚕蛹。在北方需购入10月份收获的优质柞蚕、秋蚕大茧,标准是成熟、健壮的鲜蚕茧,无薄皮,油烂,出蛹率达80%以上。柞、桑蚕茧蛹对冷库要求温度为-2℃~2℃,室内要干燥,通风,茧壳表面无霉变、腐烂现象。柞蚕蛹期长,以蛹过冬,冬季较易储存,一般在15天,储存不好,就会羽化,故需适时接种。原料茧的优劣及储存好坏与培育蚕蛹虫草成活率关系重大,一定要注意。

  蛹虫草长至5~8厘米后,去掉瓶口塑料膜,子实体连同培养基一块取出,从根部剪断,晒干或烘干即可。

  蚕蛹虫草成熟时呈橘黄色,在子实体头部开始膨大并有子囊壳出现时,即可采收。可用镊子将蚕蛹虫草从瓶内轻轻取出,放在晾盒内,置于室内通风处自然干燥,防止腐烂变质,一般连培养基和子座一块采收,如只需子座部分,则可用消过毒的剪刀,剪下子座,晾干或阴干贮藏。要做到及时采取。从1986年起,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已培育出柞蚕蛹虫草150余万株,一般每平方米面积平均生产出干蚕蛹虫草1千克,其生产规模可大可小。

  ③涂抹法:用毛笔或棉花醮取蛹虫草菌液涂抹于蛹体,节间膜处多抹,每天抹3~4次,置于无菌罐头瓶中培养;

  ④组织块法:用灭菌解剖刀,轻轻在消过毒的桑、柞蚕蛹体节间膜处,剖开一小口,长约0.2~0.3毫米,然后挑取大米粒大小蛹虫草菌块,塞进剖孔处,盖好剖口,放入无菌罐头瓶中培养;

  ⑤桑蚕幼虫舔食蛹虫草菌液法:在桑蚕幼虫2~5龄期喂桑叶时,每天在桑叶上、幼虫体上涂抹蛹虫草菌液3次,结果幼虫老熟时,有的僵化,长出白色菌丝,个别长出子实体。同样采用喷雾于桑叶和幼虫体上,老龄幼虫也可僵化长出白色菌丝,个别也长出子实体;

  伪品的冬虫夏草多为植物根茎。用地蚕、草石蚕块茎仿制的冬虫夏草,呈棱形,略弯曲,表面有环纹,断面平坦,类白色,无腥味。用地笋冒充的虫草,质脆,断面白色,有香味,没有子座。用面粉、玉米粉、石膏制作的假虫草,外形与冬虫夏草相似,外表黄白色或棕白色,虫体光滑且环纹明显,断面整齐,子座顶端尖,手感较重,口尝粘牙。

  蛹虫草培养温度一般在15℃~25℃之间,我国东北地区的春秋季节都可利用自然温度进行栽培,如果冬季采取加温措施也可以进行栽培,但是夏季就不好控制温度了,所以,东北地区除了夏季高温季节以外都可进行栽培。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外已有人对蛹虫草人工栽培进行过研究,但末进入实用阶段。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大批量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国家,从1986年开始,在吉林、辽宁等地就先后利用柞蚕、桑蚕蛹以及米饭培养基培养蛹虫草获得成功,到90年代初进入实用阶段。吉林省和辽宁省的沈阳是蛹虫草的主要栽培区。利用蛹虫草开发保健食品和美容品的研究也很活跃,目前已有20多种用蛹虫草开发的保健食品上市。在沈阳市场上蛹虫草十分畅销,这些都表明生产蛹虫草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冬虫夏草药材干品特征明显,一般内藏菌核的绿编蝎蛾虫壳长3~5厘米,粗约数毫米,土黄至棕黄色,有20~30个环状皱纹,腹部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间4对,尾部1对,尾部稍弯曲如蚕。子座单生,由寄主头部与虫体平行生出,圆柱状,长4~5厘米,顶部膨大,表面棕褐色,断面黄白色且呈纤维状,有腥味。全品以虫体壳黄内白、完整丰满和子座短者为佳。

  蛹虫草主产于我国北方,产地民间作为滋补品有较长久的利用历史。因为冬虫夏草C.sinenis(Berk.)Sacc.的价格昂贵,药源紧缺,自20世纪50年代初,在吉林等地就以“北冬虫夏草”之名代替冬虫夏草入药,并作为地方性药材品种收购经营。蛹虫草具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的功用,可用于治疗肺结核、老人虚弱、贫血体虚等症,其功效不下于冬虫夏草。这两种虫草菌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虫草素(Cordycepin),这种化学物质是1951年首先在蛹虫草中发现的,人工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所含虫草素比天然冬虫夏草还要高。虫草素是一种核苷类抗生素,有一定抗肿瘤、抗病毒作用;所含虫草多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抗缺氧、抗心律失常的功能。Kaiyun网站

  ⑥常压灭菌蚕蛹接菌法:把蚕蛹或缫丝蛹放在空罐头瓶中,高压灭菌后再接种蛹虫草菌,培养结果,有的僵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长出子实体;

  ⑦土层下培养:从采集野生蛹虫草地块,取回当地土壤(经甲醛熏蒸消毒)、植被,模拟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将桑蚕幼虫、柞蚕蛹接种蛹虫草菌后置于土中,稍埋土层,保持适宜条件,结果有的僵化,有的也能长出子实体;

  大米70%,玉米(大渣)30%,由于质量不同吸水量也不一样,大约每罐头瓶放混合米50克。倒入药水75/100毫升,用聚丙稀膜封口。药水配制:葡萄糖1千克,蛋白胨1千克兑水100千克,蚕蛹粉1千克,磷酸二氢钾100克,硫酸镁50克,柠檬酸铵50克,VB1用量160克。

  蛹虫草栽培大多采用罐头瓶,罐头瓶一般可以采用500毫升的和750毫升的两种。不能采用塑料袋栽培。

  将大米与营养液按1:1比例分装于罐头瓶中,瓶口用双层耐高温聚丙烯薄膜封住,再用线绳扎紧即可。

  蛹虫草栽培一般采用常压灭菌。当蒸汽温度达到100℃,维持6~8小时能达到灭菌效果。在往锅内摆瓶时,瓶口向上,并注意瓶间保留适当空隙,以利于蒸汽畅通,整个灭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旺火加热,最好在2~3小时内锅要上大气,也就是说温度能达到100℃。灭菌后培养基要运到无菌室冷却待接种。

  (1)蚕蛹表面消毒:选择新鲜、健壮、无任何机械损伤的活蚕蛹,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75%酒精液中消毒3~5分钟。或用酒精药棉迅速擦洗蚕蛹表面两次,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大量蚕蛹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后,可置于无菌室内床架上,用电风扇吹干蛹体表面水迹,储存于无菌盒内备用。盛蛹盒内蚕蛹不要放置过厚,以防压伤;

  选择生长正常、健壮、无病虫害的新鲜蛹虫草作分离材料,用野生早期生长(8月底以前出土的)蛹虫草分离得到的菌种具有明显早熟性。菌种分离可采用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等方法,生产上常用组织分离获得纯菌种或进行菌种复壮。将蛹虫草用清水洗去外表泥土,再用0.1%升汞液消毒1~3分钟,用无菌水冲洗数次,然后再用95%乙醇浸泡3~5分钟,用无菌水洗净后进行分离。先用解剖刀切去虫体外部,避开肠道,然后切取内部白色组织块或其子座内的组织块,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以子实体有龟背状花纹的顶端组织获得菌种的种性最好。分离培养基最好采用加有50毫克/升链霉素的加富培养基。若采用其他培养基进行分离,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抑菌剂会提高分离效果。常用抑菌剂使用量和加入方法如下:链霉素30~50毫克/升,灭菌后冷却至45℃时加入;金霉素20~30毫克/升,灭菌后冷却至45℃时加入;氯霉素50毫克/升,配制时加入;青霉素20毫克/升,灭菌后冷却至45℃时加入;牛胆汁5克/升,配制时加入;孟加拉红35毫克/升,培养基煮沸时加入。分离接种后,在20℃恒温箱培养10天左右,挑选性状良好者作为母种。优良菌种标准是:菌丝白色,粗壮浓密,呈匍匐状紧贴培养基生长,边缘整齐,无明显绒毛状白色气生菌丝,后期分泌黄色色素,菌丝见光后变为橘黄色。将分离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后,接种在米饭培养基上进行出菇和鉴定。于18℃~20℃温度下培养20~30天,若无污染则继续培养,1个月后即可形成橙红色子实体。经评定种性,选择性状优良者用于生产。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真菌,具有较高的医药、保健和经济价值。冬虫夏草主要出产在西南、西北海拔较高的山地及高原的草甸地带。在秋冬季节,一些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如绿蝙蝠蛾等的幼虫潜伏在土里越冬。这时,冬虫夏草菌的子囊孢子往往侵入幼虫体内寄生,最终菌丝体长满虫体形成菌核。到了第二年夏季,菌核从已成空壳的寄主尸体头部长出通常单一、长约5~11厘米、下部细长、上部呈圆柱状膨大、似棒球棍状的子座,子座露出土面,混杂于草丛中像一棵小草,故被称为冬虫夏草。

  子实体生长阶段关键是增加光照,在每层培养架上方距菌瓶30厘米处安装日光灯管1~2个,每天光照不少于20小时;室内应有空调设备,经常消毒,保持清新空气,防止霉烂。温度18℃~20℃,光照强度1470~1700勒克斯。并根据生长情况,适当调整光源方向,同时增加湿度达80%以上。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