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湖北省宜都市的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里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制药奇迹,每年为全球健康贡献着不可忽视的力量。2024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已达232亿元,且通过出口实现创汇1.37亿美元,交纳税收13.7亿元。而这精彩背后,是东阳光23年间13次追加投资,累计超240亿元,成就了三个全球第一的行业名片:全球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酵生产基地,以及世界首创的生态繁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
对于许多人来说,东阳光也许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提到“可威”,那是很多家庭药箱的常备药品,正是东阳光的骄傲。这家企业的故事始于2001年,一家即将倒闭的制药公司在东阳光的购并之下重生,随后成为了全国流感药物市场的重要支柱。当时,东阳光不仅成功获得罗氏的奥司他韦专利授权,还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了如儿童颗粒剂等新产品,带动了整个市场。
在全球流感频发的冬季,宜都的东阳光工厂轮番运转,工人们三班倒,确保每一盒可威颗粒能够迅速输送到需要的患者手中。2023年,仅此一款药品的销售就达到了72亿元,成为全球销量的领导者。
除了制剂生产,东阳光还在生化制药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39个巨型发酵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生产基地,控制着65%以上的市场份额。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谈及,企业的阿奇霉素在德国的市场份额达到20%,克拉霉素则在美国占据40%,展现了中国药企在国际市场的崛起。
与此同时,东阳光还开创了“虫草下山”的技术革命。在宜都的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成功模拟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使得冬虫夏草得以在这里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预计到2024年,东阳光在宜都的冬虫夏草产量将达到63.5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地位与产值。
总结来看,东阳光的成功不仅仅源于其巨额的投资,还在于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和完备的科研体系。而这一路走来,困境与挑战伴随左右,正如其总经理朱英伟所言:“最大的动能是坚持创新。”
东阳光的故事正是当今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缩影,借助技术进步与全球视野,该企业未来可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东阳光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