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云开登录入口

“定远舰”消失124年后被找到舱中士兵的骸骨仍紧紧握着船舵-云开中国
公司新闻
“定远舰”消失124年后被找到舱中士兵的骸骨仍紧紧握着船舵
发布日期:2024-12-09 07:23:00访问量:

  Kaiyun官网 登录入口

“定远舰”消失124年后被找到舱中士兵的骸骨仍紧紧握着船舵(图1)

  125年前,黄海之上,一声惊天巨响,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化作一片火海,沉入海底。

  直到2018年,一支由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组成的团队,终于在刘公岛附近的海域发现了疑似“定远舰”残骸的踪迹。

  1878年11月初的一个清晨,驻德国公使李凤苞收到了来自伏尔铿造船厂的正式邀请函。

  这家位于德国北部的造船厂计划向他展示正在建造中的“萨克森”级铁甲舰——“威尔登白”号。

  伏尔铿造船厂内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到处可见穿梭忙碌的工人和各种机械设备。

  舰船的吨位虽然相对较小,但火力却异常强大,配备了最新型的火炮和甲板装甲。

  造船厂的工程师向他详细介绍了炮塔的旋转机制和炮弹的装填系统,工程师强调了这艘舰船在设计上的多项改进,这些改进正是应清廷此前提出的具体需求。

  德国方面的专家详尽解答,并承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训练,以确保舰船投入使用后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李鸿章主持了多次会议,会议的焦点是评估德国伏尔铿造船厂的技术实力以及“萨克森”级铁甲舰的适用性。

  海军将领和技术官员们反复研究了李凤苞带回的资料,对舰船的火力、装甲设计和整体性能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了其他国家的同类舰船。

  通过多次论证,他们认为德国的设计最符合清廷的需求,尤其是舰船吨位适中,既适应中国港口的条件,也能满足近海防御的要求。

  根据协议,德国将在舰船建造过程中安排清廷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以便让中国的海军官员和工程师熟悉舰船的操作和维护。

  他认为第一艘舰船的成功建造已经证明了伏尔铿造船厂的能力,而清廷海军的整体实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1881年8月22日,随着第一艘铁甲舰建造接近尾声,清廷正式为其命名为“定远”号。

  命名仪式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举行,清廷派驻的监工团队、造船厂的高层以及参与建造的技术人员齐聚一堂。

  “定远”号缓缓滑入水中,掀起层层波浪。清廷技术团队在一旁记录了整个过程,下水后,他们随即开始对舰体的平衡性和抗浪性进行测试。

  它与“定远”号为同型舰,但在建造中吸取了“定远”号的经验,对部分设备的布置进行了优化。

  为了确保质量,他们参与了每一个关键环节的检查,包括装甲板的安装、主炮的调试、蒸汽机的运行测试等。

  在北海的测试海域,德国方面安排了多个项目,包括火炮射击、装甲抗击打测试以及舰船操控性试验。

  测试中,“定远”号表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和优异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的航行能力得到了高度评价。

  与“定远”号相比,“镇远”号在部分细节上表现更加优秀,例如操控性更灵活,主炮射击的稳定性更高。

  1895年,清日甲午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威海卫作为北洋舰队的最后防线,成为战场的中心。

  2月4日夜间,日军展开了一次针对北洋舰队的突袭,数艘鱼雷艇悄悄接近刘公岛周围的清军舰艇,企图以鱼雷摧毁北洋海军的主力。

  夜幕下的海面昏暗,定远号的观察哨突然发现远处有小型船只接近,紧接着火光一闪,一枚鱼雷向定远号疾驰而来。

  爆炸带来的巨大冲击让整个舰体震颤不已,机械舱迅速进水,船员们紧急关闭舱门试图减缓进水速度。

  与此同时,定远号的后部150毫米副炮锁定了发射鱼雷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一轮精准射击后,将其击沉。

  舰长刘步蟾迅速召集主要军官商议对策,丁汝昌下令砍断锚链,试图让定远号脱离危险区域。

  然而,由于舰体受损严重,主机失去动力,定远号的行动受到了极大限制,最终无法靠自身力量离开战场,只得在刘公岛东南部搁浅。

  船员们迅速调整火炮方向,瞄准接近的日军舰艇进行还击。定远号的火力依旧强大,每一轮炮击都对日军舰队构成威胁。

  2月6日,定远号的锅炉房因进水而完全熄火,船员们只能依靠手动操作继续维持火炮的运行。

  2月9日下午3时15分,刘步蟾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为了防止定远号落入日军之手,他下令在舰体中部装填350磅炸药,引爆自沉。

  舰长刘步蟾选择与舰共存亡,在自沉后不久,他服毒自尽,以兑现自己“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

  2018年,随着水下考古技术的发展,定远号的遗址成为研究团队的重点目标。

  多家机构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联合行动,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水下考古队伍,计划对沉没多年的定远号展开全面调查。

  他们借助先进的声呐设备,对刘公岛附近海域进行了大范围扫描,逐步确定了定远号舰体残骸的具体位置。

  初步的探测显示,定远号的主要结构虽然因沉没多年而严重腐蚀,但舰体的核心部分仍然清晰可见,包括装甲板的轮廓和部分火炮的基座。

  考古队随后派遣专业潜水员携带水下摄像设备深入现场,通过大量高清影像记录了舰体残骸的分布和保存情况。

  经过数月的努力,考古学家成功勾勒出定远号的完整沉没轮廓,并确认了其关键部位的位置,如主炮塔和舰桥。

  他们将特制的钢缆缓缓放入水中,小心穿过沉船的关键部位,再次确认连接点后启动起吊装置。

  打捞出的残骸包括部分舰体结构、炮塔底座和一块清晰可辨的装甲板,上面仍然可以看到当年弹痕累累的痕迹。

  最让考古队震撼的发现是一具士兵的骸骨,这具骸骨位于舰桥附近,双手紧紧握住船舵。

  考古学家通过这些遗物揭示了当年定远号官兵的生活细节,包括他们的日常习惯、装备的使用方式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最后努力。

  [1]孟杰,于晓明,刘烜赫,冉德禄,杨政,王燕燕,无.威海湾定远舰、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J].大众考古,2024(5):37-44

  没有为国为民的政府!士兵再怎么爱国英勇也是失败挨打!这就是例子!!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