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资料整理,并融入个人观点创作,文中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尽管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但那些曾经的屈辱历史依旧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因眼前成就而遗忘曾经的艰辛历程。
例如,某中东国家不仅曾试图向我国索要10亿美元“过路费”,还强硬拒绝我国运送抗疫物资的航班穿越其领空!
1998年4月,中国澳门一家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一艘原苏联海军建造未完工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即后来广为人知的瓦良格号。
值得注意的是,瓦良格号在交付我国之前,所有武器系统、动力装置及电子设备均被拆除,几乎只剩下一个空壳,这或许也是乌克兰愿意出售的原因之一。
在主轴被切断、方向舵也被拆除的情况下,要将这艘庞然大物从黑海运往中国,就必须经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1999年7月,瓦良格号按计划准备通过该海峡,然而土耳其方面却突然下令要求其返回黑海。
倘若这一理由真实可靠,我国自然不会提出异议。但事实上,土耳其的这一决定,明显受到了美国及北约国家的压力影响。
这样一来,瓦良格号不得不长期滞留黑海,给我国这家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该公司主席曾回忆称,那段时期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刻,资金链几乎断裂,无法获得贷款,同时还要承担拖船费、停泊费和船员工资等沉重负担。
面对这一困境,我国政府不得不介入协调,试图说服土耳其重新评估瓦良格号的航行风险。
在中土双方持续交涉与谈判后,土耳其最终做出了让步,但提出了20项安全要求,其中最苛刻的一项是要求中方缴纳高达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
此后,双方又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谈判,直到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在11艘拖船和12艘救援及消防船的护航下,终于顺利通过海峡。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历经三年航程,终于安全抵达大连港,整个运输过程远远超出原定计划。
如果你以为土耳其对我国的阻碍仅限于此,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国家几乎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会设法对我国施压!
2020年5月正值全球疫情肆虐之时,一架从中国飞往塞浦路斯的航班正运送着大量抗疫医疗物资。
据悉,该航班共搭载36吨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原本应按时抵达目的地。由于土耳其的禁令,飞机不得不改道莫斯科降落加油。
此举直接导致物资送达时间大幅延迟,塞浦路斯政府对此也提出了正式外交抗议。
面对土耳其的这些行为,不少人会认为其与中国的关系将长期疏远,但近年来,土耳其对华态度却出现了明显变化。
2024年2月25日,土耳其驻华大使在使馆与媒体进行了交流,深入探讨了中土关系及未来合作前景。
大使强调,土中两国友谊历史悠久,甚至可追溯至15世纪的丝绸之路时期,并展望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广阔合作空间。
他还特别指出,土耳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联系,希望通过扩大对华出口和吸引中国投资,实现双边贸易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在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和能源开发等领域,土耳其对中国资本寄予厚望,这些产业也正是土耳其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据2024年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土双边贸易额已接近50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土耳其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此外,土耳其大使还特别提到旅游业,他认为中国游客赴土耳其的数量远未达到应有水平。
土耳其正积极宣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环绕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的自然风光,以及独具魅力的土耳其美食,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始终秉持开放与互利的原则参与国际合作,只要对方表现出足够诚意,无论过往有何分歧,我国都愿意推动合作。
但土耳其过去在关键时刻的阻挠行为,也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因此,未来中土关系能否真正实现互利共赢,不仅取决于经济利益的契合,更需要土耳其在实际行动中持续展现与其“友好姿态”相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来中土关系的深入发展,必须建立在双方持续展现相互尊重、透明度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唯有在克服历史遗留的信任问题,并以实际行动夯实合作基础的前提下,中土关系才能迈向更加稳定、务实的新阶段。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