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凉月号驱逐舰在中国浙江省沿海附近闯入了中国的领海。当时,中国海军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演习,日方表示其舰艇是前来监视活动的,但这一举动却引发了一场“乌龙事件”。日本方面随后解释称,由于电子海图系统未能启用显示功能,导致他们未能准确看到领海边界线,进而误入了中国领海。尽管如此,事件的处理却让局势更加紧张。中国海军在多次无线电警告无效后,最终发射了两发警告炮弹,爆炸的水柱距离日本舰艇十分接近,迫使日舰紧急掉头撤退。事后,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的反应过于激烈,差点导致局势升级。
回顾背景,日本海上自卫队近几年在东海一带的活动较为频繁,尤其是在中国海军举行演习时,日方常常派遣舰艇来进行监视。凉月号是秋月级驱逐舰的第三艘,排水量为6800吨,配备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导弹系统,属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主力舰之一。2024年7月初,中国海军在浙江沿海设立了实弹演习禁航区,并提前发布了相关通告。日本方面接到情报后,决定派遣凉月号从本土出发,在公海边缘巡航,意图收集中国舰艇的演习数据。凉月号舰上官兵约200人,舰长是一位刚刚上任的指挥官,没想到他首次执掌的任务便遇到了这一突发事件。
7月4日凌晨,凉月号舰艇在接近中国领海的12海里处时,中国海军的巡逻舰艇早已通过雷达锁定了它,并通过无线电多次警告要求其改变航向,避免进入中国领海。尽管接收到信号,凉月号舰艇依然无动于衷,继续向前行驶。当它进入中国的领海之后,中国舰艇发射了第一枚炮弹,落在了日舰前方的海面上,作为警告。日舰依然未停止,继续在领海内航行,甚至一度加速前进。于是,中国舰艇再次发射了第二枚炮弹,这次爆炸的冲击波直接波及到了日舰甲板。日方事后承认,这两发炮弹虽然没有直接击中目标,但确实让舰员感到震动,最终迫使舰艇急速掉头,驶离了中国领海。
日本方面表示,这次事件完全是一次操作失误,凉月号的电子海图系统本应该显示领海边界的界线,但由于系统设置错误,相关显示功能并未启用,导致舰长和导航员未能及时察觉。返回基地后,日本海上自卫队对事件展开调查,并确认了电子系统的故障问题。舰长因此被认定负有主要责任,未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整个事件发生。事后,日本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进行了正式的通报,称这是一次严重的失误,表示对误入领海深感歉意。中国外交部对这一事件表示强烈关切,要求日本方面进行彻查,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中方强调,领海主权不容侵犯,特别是在演习禁区内,这不仅是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尊严。
这一事件直到2024年9月,日本海上自卫队才正式撤销了舰长的职务,并将其调任至岸上岗位,不再担任舰艇指挥工作。接替他的指挥官加强了舰员的导航培训,以避免类似错误的重演。而凉月号虽然继续执行任务,却避免了进入敏感区域。直到2025年8月10日,关于这一事件的更多细节才被日本媒体曝光。报道称,中国海军至少发射了两枚炮弹警告,这一举动被认为是罕见且具有坚定信号的反应。日方媒体还提到,如果日本舰艇继续不撤离,第三枚炮弹可能就会直接击中舰艇,局势随时可能升级。虽然日本方面在私下里认为中国的反应过于强硬,但他们也承认,如果真是进入公海,按理应该有反击的权力,然而当时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操作上的失误暴露了其在训练和管理上的漏洞。电子海图这一基础工具竟然出现故障,暴露了舰员对系统的依赖性问题。舰长上任不久,缺乏足够经验,未能亲自检查系统设置,直接执行监视任务,导致事件的发生。此事不仅损害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声誉,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两国在东海的渔业和资源争端本就复杂,这次事件无疑给本就敏感的局势增添了新的问题。日本政府对此低调处理,直到一年后媒体才爆出细节,事件因此引发了广泛关注。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反应则显得较为稳重,首先通过口头警告,待其无效后才采取了炮击示警的方式。尽管两发炮弹并未命中目标,但其目的明确,就是驱离入侵的日舰。传言中,参与此次警告的054A型护卫舰是中国海军的主力之一,其76毫米舰炮射程远且精度高,常年用于巡逻和保卫领海。这一事件也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在维护主权方面的决心,虽然不会轻易动武,但如果遇到挑衅,必定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日方事后声称电子海图出现了问题,但显然心知肚明,如果真是误入,为什么不做出反应?这很可能是一场试探中国底线的行动,结果却撞得头破血流。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