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立足绥江实际,以“四个聚焦”统筹推进理论武装、基层党建、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持续为“五个绥江”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深学细悟,强化理论武装。高质量抓好学习教育。围绕“学、查、改、开门教育”4个重点,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学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研讨2100余场次,聚焦415个集中整治问题细化整改措施857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686场次。同时,以“三全下沉”为抓手,聚焦教育、医疗、就近就地就业等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集中精力办理10件重点民生实事,带动各级党组织领办民生实事2379件,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办事服务质效。系统性抓好基本培训。紧盯党员、干部教育2个《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建立绥江县2025年度党员干部教育重点任务清单,依托上级调训指标、县级培训主体班次等,组织正科级以上干部外出参训42人次,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党员、干部300余人次,坚持警示教育、制度约束、日常监督“三管齐下”,制定《绥江县干部教育培训调训纪律管理办法(试行)》,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制度化抓好常态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定期学,“学习强国”、云南干部在线等网络平台常态学,选派骨干教师组建宣讲团上门送学“三措并举”,督促指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各类学习4000余场次,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聚焦分析研判,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发展所需,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各项工作,大力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树好导向“选”。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固“四重”选人用人导向,严把人选政治、品行、能力、作风、廉洁关口,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晋升”,择优提拔干部35名,进一步使用11名,对3名考察对象暂缓使用,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凝聚合力“管”。聚焦政治监督、担当作为监督、纪律作风监督等关键内容,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干部监督信息共享机制等体系,对发现的干部职工涉嫌违纪违法线索及时会商研判,进一步形成干部监督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激励担当“用”。充分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优势,坚持倾斜基层一线,平衡行业领域,注重梯次层级,综合考虑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能力资历等因素,先后为96名干部晋升职级。
聚焦强基固本,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先”抓实。以“五个先行”(政策学习先行、摸底调研先行、力量储备先行、矛盾化解先行和谋划安排先行)为抓手,由县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5个镇14个村(社区)开展换届准备工作调研,做到镇级覆盖100%、村级覆盖32.56%。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抓实。印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年工作方案》,明确就近就地就业、关爱“一老一小”“红色物业”、基层减负、社会稳定5个重点,建设“邻里工坊”家门口的务工车间11个、“一老一小”复合型服务综合体“康乐居”10个,评选并集中表扬表现突出基层治理微网格员100名,依托“三全下沉”收集群众诉求、问题3699个,解决2549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狠”抓实。探索实施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四个三”工作法,通过三级联动摸排、行业联动比对、双线联动复核“三联动”模式摸排新经济组织11114个、新社会组织59个、新就业群体150名;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三分类”组织覆盖,群团组织同步组建、指导服务同步开展、助企纾困同步推进“三同步”工作覆盖,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扩面提质,非公经济组织覆盖率达76.4%。
聚焦引育并重,培养高素质人才。聚焦“短可培育本土人才、长能夯实教育基础、面上营造良好氛围”的目标,通过擦亮就业品牌、破除县中困境,强化激励服务,助推绥江发展新突破。靶向精准聚才“引”。聚焦特色产业、重点领域,持续实施“归雁兴绥”行动,开展急需紧缺人才招聘2批次,签订引才协议17人;稳步提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招录引进比例,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擦亮就业品牌“育”。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打造就业品牌为抓手,以培育本土人才为目标,构建“产业赋能+品牌增效+技能培训”的本土人才培育体系,开设电工、网创直播等特色技能、产业技术培训班30余场次,培训1880余人,创成省级非遗工坊1个,认定乡村工匠85人,“金江船员”“金江果农”“云绣娘”等特色就业品牌初见成效。强化激励服务“留”。通过落实县委联系专家制度、提供人才创新支撑、落实人才关爱措施,发放“兴绥人才贷”专项贷款4000余万元,为60余人提供创新创业支撑,通过人才关爱“三个一”措施(每年一次健康体检、一次春节慰问、一次休假疗养),服务专家人才100人次,“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留住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