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云开登录入口

Kaiyun:保障水上安全筑牢发展之基-云开中国
公司新闻
Kaiyun:保障水上安全筑牢发展之基
发布日期:2025-07-21 18:40:56访问量:

  

Kaiyun:保障水上安全筑牢发展之基(图1)

  当万吨巨轮在深蓝航道上破浪前行,当集装箱码头的吊臂在晨曦中划出优美弧线,当“新三样”乘着海风驶向全球市场——这些流动的繁荣背后,是交通水运部门为水上安全筑起的铜墙铁壁。

  “十四五”期间,面对港口大型化、船舶大型化浪潮带来的安全挑战,交通运输部门以智慧为帆、以担当为桨,通过专项整治破解监管难题,以精准服务保障物流畅通,用科技赋能织密救助网络,在波澜壮阔的水域上写下了“安全为基、发展为要”的时代答卷。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持续高温预警,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随之攀升。日前,载运1.83万吨液化天然气的香港籍“嘉兴”轮在东莞海事部门的精心保障下,抵靠东莞市九丰能源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码头,为下游电厂迎峰度夏添足“底气”。此次接卸的1.83万吨LNG资源,可满足华南地区约85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需求,折合发电能力超1.28亿千瓦时,有力支撑了区域能源稳定供应。

  面对LNG船舶体量大、风险高,以及立沙岛水域通航环境复杂、高温等风险挑战,东莞海事部门在此次任务中创新运用立沙岛船载危险货物“一岛两链三控十防”工作法(简称“12310”工作法),聚焦立沙岛核心作业区风险防控,压实部门协同监管责任链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链,严控船舶靠泊、作业、离泊全过程管理,精准管控船载危货十大核心安全风险,将安全管理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

  “十四五”期间,交通海事部门以“零容忍”态度向风险宣战,在危险货物运输、商渔船舶碰撞等领域开展整治行动。

  2024年4月26日,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聚焦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风险,着力打击突出违法行为,坚决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全面提升船载危险货物本质安全水平,助力构建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

  在“商渔共治”三年攻坚行动中,海事部门利用休渔期等渔船聚集时期,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宣讲及培训活动,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让商渔船员摒弃经验主义和麻痹心理,时刻绷紧安全弦。通过商渔船长面对面活动,让商船、渔船船长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共筑安全的水上环境。

  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繁忙的海上交通。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船与渔船的活动区域高度重叠,导致商渔船碰撞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海上安全。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山东海事联合津冀辽海事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及中国海警局北海分局、威海市政府、北海救助局、北海航保中心等相关单位构建商渔安全协作对话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海上交通治理新格局。各单位联合开展商渔船通讯不畅、“AIS网位仪”无序布设、异地渔船跨区航行作业、“三无”船舶等突出问题集中攻坚。通过划定高风险水域、实施动态预警,实现从“被动防控”到“智能防控”的转型升级。

  2024年7月10日,《中国沿海避让渔船手册》(简称《手册》)正式对外发布。《手册》系统梳理了中国沿海渔场的分布情况、渔汛期及渔船作业特点,通过图片直观展示了不同类型渔船及其捕捞方式,为商船识别和避让渔船提供了参考。

  2024年12月,广东海事局联合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强化商渔船安全信息通报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加强商渔船海上安全信息互通共享工作,深化海上搜救合作。

  今年6月17日,天津北部水域“商渔共治联管中心”揭牌成立,天津北部水域商渔船安全治理正式进入“信息共享、动态共管、违法共查、救援共助、安全共促”的协同化治理新阶段。

  从危险品运输“闭环监管”到商渔船“智慧避碰”,一系列专项行动如同精准编织的防护网,让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无处遁形。

  重大节假日和特殊时段的水上运输,考验着交通水运部门的调度智慧和专业能力。

  今年春运期间,随着“绿源二号”“绿源一号”两艘新能源车辆专运船入列,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运能加大,往年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过海“一票难求”的情景不再上演,运输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新能源汽车过海实行‘人车分装’的运行模式,新能源汽车由专用船舶运输,司机及随车人员则由配套客滚船运输。这种运输模式的单船运力在160—180辆之间,大幅提升了运输能力,为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运输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海口海事局现场执法人员说。

  为了确保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顺畅,海口海事局一方面督促企业根据《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作业指南》制定平板驳载运新能源车辆运输方案、应急预案及落实增加配备消防器材等要求;另一方面,强化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现场监督检查,做到每船必检,全力保障春运期间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顺畅发展。

  今年春运4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90.2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7.1%,再创新高。其中,水路安全发送旅客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7.6%。数字背后,是交通水运人的默默付出。

  为确保春运期间水上交通安全有序,有关部门科学预判客流,合理调整运力;港口、码头、船舶等单位提前对所有投入运营的船舶进行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每一艘船都符合安全标准,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海事部门实施“一船一策”安全检查,通过实地检查和船员档案相结合,确保船员持证上岗、状态良好……交通运输行业在春运“大考”中,以务实举措、暖心服务为人民群众铺就平安便捷出行路。

  “闵行海事指挥中心,‘长冠XX’轮申请靠泊吴泾电厂码头进行电煤卸货作业。”日前,“长冠XX”轮满载近3万吨煤炭靠泊吴泾电厂码头。为护航船舶安全停靠作业,保障电煤运输生命线,闵行海事派出海巡艇,无人机同步升空,迅速展开一场“立体护航”。不到一小时,宝贵的电煤随即投入发电机组,转化为支撑城市运转的清凉电力。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全国各地用电需求不断攀升,煤炭保供迎来关键期、攻坚期。

  粤冀电煤运输航线是连接北方煤炭产区与南方电力消费区的能源动脉,年运输量占全国海上北煤南运总量的42.7%。2024年4月19日,粤冀电煤运输“八优快线”在河北秦皇岛启动,首艘“八优快线”船舶正式启航。河北海事局、广东海事局以船舶安全为核心要务,全面构建“八优”快线全链条防控体系,从源头精准排查治理各类风险隐患,全力保障船舶全航程安全稳定。一年来,两地海事部门累计服务“八优”目录电煤船舶692艘次,平均在港时间压缩20%,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15%,有效提升了港口周转率,全面守护着民生物资水上生命线。

  如果说保障电煤运输是传统项目,那么船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简称“新三样”)出海则是水上交通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随着“新三样”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地企业对高效出海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海事部门积极探索监管+服务的模式,为“新三样”海上运输的便利高效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5月,浙江海事局派驻工作组进驻义乌“无水港”,以新能源汽车为试点,推出“直通车”服务,将以往港口端的海事履职前移至相关生产企业的家门口,在货物出户装箱前即开展检查。目前已服务了宁德时代、德业储能等多家国内头部企业,保障了4011TEU“新三样”集装箱“一键出海”,为每个集装箱平均节约物流时间1—2天,累计节约物流成本500余万元。

  2024年9月,上海海事局、江苏海事局启用船载“新三样”危险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推动“新三样”货物便捷出口运输,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交通物流降本增效。

  面对连云港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需求持续增长,连云港海事局挂牌成立“新三样 新业态”服务保障工作室,编制《散杂货船舶载运新能源车辆操作指南》,实施“优先审批、优先锚泊、优先进出港、优先护航、优先安检、优先查验”的“六优先”举措,开辟“直进直出、直立直靠”绿色通道,缩短船舶等待时间,提升港口整体运营效率。

  从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民生物资的优先保障到“新三样”的定制化服务,交通水运部门用科学调度与贴心服务,让每一个运输关键节点都畅通无阻。

  6月12日18时许,台风“蝴蝶”裹挟着12级狂风扑向海面。在海南莺歌嘴西北约14海里海域,货船“WL1”轮在风浪中犹如一叶小舟,船上12人急需救援。南海救助局在接到海南海上搜救中心信息的求助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指派在三亚湾值守的“南海救102”轮前往救援。

  “南海救102”轮紧急起锚赶赴现场,经过近6小时的紧张作业,救助人员通过救生吊篮将12名船员全部安全接下,并在遇险船舶上放置救生AIS定位装置。随后,“南海救102”轮乘载获救人员返航三亚湾锚地。

  这场台风中的生死营救,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是海上搜救行动的生动写照,背后是“海陆空天”一体化救援体系的强大支撑。

  海事系统依托全要素水上“大交管”“陆海空天”一体化监管系统等建设,使海事管理实现水上搜救与交通安全治理从“人盯死守”向“智慧管控”转变。“陆海空天”全维度营救能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每年的安全生产月都是交通水运单位的练兵时间,涉水单位以演促练,检验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救援能力。今年6月,河北海域“碧海亮剑”应急综合演习如期举行,演习共设置险情接警、应急力量调派、直升机紧急救助、遇险人员撤离、远程医疗、围油栏围控、泄漏源附近溢油回收、海面扩散油污清除、应急现场警戒监视等14个科目。来自33家应急成员单位的1架直升机、4架无人机、19艘船舶、1艘无人船艇、1台水下机器人、300余人参加了演练。演习中,应急救援无人机、无人艇、自航式救生圈、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设施设备悉数亮相。

  从专项整治的精准发力到保通保畅的持续攻坚,从救援体系的全面升级到智慧监管的广泛应用,“十四五”期间,交通水运部门交出的水上安全答卷,既是守护民生福祉的责任担当,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云开网站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